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添加到主屏幕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孙一去过宁夏,不由问道:“西夏不是党项人所建立的吗?怎么会是东胡呢?还有吐蕃怎么也会和东胡扯上关系?”
达海回答:
“西夏人是党项人不假,是东胡也不假,孙参谋不觉得这两个词很像吗?中原人多以为党项的是羌族,其实是党项的皇族却是源自东胡鲜卑的拓跋氏,虽然被唐朝皇帝赐姓为李,其实同南北朝时的北魏拓跋氏同出一脉。”
“至于吐蕃,是另有一支同北魏拓跋氏同宗的鲜卑人在河西建立北凉之后,进入青海甘南,成为羌族的首领,最后成了吐蕃的皇族,所以青藏便被也叫做唐古特,那里的高山就叫做唐古拉山。”
耿秀才是宁夏人,他对达海的说法予以确认:“确是有此一说,西夏皇帝李元昊曾自称其祖宗本出帝胄,当东晋之末运,创后魏之初基。李元昊还颁布过“剃发令”,凡党项男子,一律剃光头顶,只留边缘一圈,以示回复东胡风俗。”
“这个拓跋氏也太厉害了!”,孙一感慨道。
“孙参谋”,达海略略一笑,“其实同他们的祖宗比起来,拓跋氏根本算不上厉害。”
“敢问拓跋一家的祖宗是哪个?”
达海深深地看一眼二人,缓缓说道:“他们都是鲜卑人。鲜卑,就是三代中的夏朝皇族!”
耿秀才立刻跳起来:“岂有此理!绝不可能!”
达海苦笑一声:“耿参谋,可否容我把话说完再杀我?”
孙一立刻道:“达海博士请放心,我们这里有作学问的自由,我们岂敢因为不同意你的观点就归罪你?”
达海略略吃惊:“此话当真?孙参谋能做主?”
“能!”,孙一坚定地回答,“不过既然是作学问,就得讲究一个实事求是,还请达海博士摆出事实自圆其说。”
耿秀才虽然气不过,但是依然向达海言道:“你放心,孙参谋这个主绝对可以做得了。这里不同于大明,估计也不同于你们爱新国,否则,否则我就已经死好几回了!”
“好!那就好!”,达海声音发颤,显然有些激动,“这些话我平时是不敢讲的。今天一吐为快!”
达海站了起来,滔滔不绝地说道:
“北国的草原大漠先是匈奴称雄,那时鲜卑人退居大鲜卑山自保。匈奴东逃,便是鲜卑独领风骚。之后突厥西来,鲜卑再退守东胡。盛唐之后,鲜卑化做辽、金、夏、吐蕃占据北国乃至中原,被蒙古一一击破,人口消亡殆尽,现在只剩下锡伯一支。”
“先说这鲜卑山。鲜卑人不是因山得名,而是山因鲜卑得名。鲜卑人走到哪里,就把哪里的大山唤做鲜卑山。鲜卑山是汉语翻译,鲜卑山的名字真正对音应当写作’夏恩阿林’,草原上的人都知道,’夏恩阿林'就是白色的山。'阿林'是锡伯语和满语中都是高山的意思,'夏恩'才是山的名字,’夏恩'读快了便是汉语中’鲜’,’夏恩阿林'连起来读就是’兴安岭’。”
“草原上有两条兴安岭。黑龙江两侧的大山分别是外兴安岭和内兴安岭,内兴安岭又分为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。这些名叫’兴安’的山岭无一不是高大的雪山。黑龙江满语叫'萨哈连乌拉',蒙语叫'喀喇木连',意思都是'黑色的大河',在隋唐时,黑龙江的汉语名字就叫'黑水'。故而有鲜卑源于白山黑水一说。”
“等等”,孙一忍不住打断达海,“西夏人崇尚白色,西夏还有个名字叫白高大夏国,是不是和这个白山黑水有关?”
孙一匆匆地参观过西夏王陵,那里的帝王雕塑身着白色帝袍。这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,算得上奇特了,给孙一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在西夏王陵景区一进门的位置有一块方匾上书四个大字,猛一看上去象汉字,细一看一个字也不认识。导游说是西夏文,翻刻于西夏王陵出土的石碑,如何发音已经无人知晓,专家破译后四个字按右上、右下、左上、左下的意思分别是“白”、“上”、”国”、”大”,因为出土的西夏汉文佛经有“白高大夏国”的字样,后世便认为按西夏文法应该是“白高大夏”。
至于西夏为什么叫白高大夏,导游开玩笑说也许是因为西夏是白种人建立的国家,也许是因为流经西夏的黄河源于青藏高原的雪山。反正是个千古之谜。
另外,导游介绍说西夏文著作《夏圣根赞歌》开首三句:“黑头石城漠水边,赤面父冢白河上,高弥药国在彼方”,据说指示了西夏的起源。西夏文还有记载:“白河本源:白高河水源出,本源白坡,民庶根也。”
另一部西夏文字的著作收集整理的西夏文对联,最著名的一句“白高河,应当不呼名,地灰唇;十级陵,应当没有头,峰头缺。”
导游说如果能谁破解了这几句话,就可以揭示出西夏的神秘起源。孙一牢牢地记住了这几句话,却百思不得解。如今达海提及,猛地打开了孙一的记忆。
达海很诧异:“孙参谋居然知道这些!”
孙一胡扯道:“呃,全是闲聊时听别人讲的。”
达海思忖一下说道:
“中原古书云:夏,大也。故古书云大国曰夏。夏禹即大禹。此言只知其一!夏恩,就是鲜,鲜就是夏,白色也;卑者,伯也,上古之尊称,至今满语仍称贝勒,突厥语仍称别克,意为高高在上也;鲜卑者,意译白高、音译夏伯也,后人称夏后氏,夏朝之王族也!”
“一派胡言!“,耿秀才实在按耐不住,“华夏乃中国!有服章之美,谓之华。中国有礼仪之大,故称夏!”
“耿参谋”,达海道,“你被骗了,自从秦始皇开始,中原文人就只看见长城以内,自以为天下独有自己一脉。周代以前哪里有华夏为中国一说!衣服可以谓美丑,礼仪焉有论大小?《尚书》有言,'蛮夷猾夏,寇贼奸宄'。猾夏和蛮夷并称,怎么会是指中国?《公羊传》中,孔子以鲁为中国,中国之外为诸夏,诸夏之外为夷狄。”
“上古中国历史,从我一个外人的角度看,就是夏、华两部沿黄河交织缠斗,之后夏族被迫北迁。先秦文字为何难懂?是因为混入了诸多汉语之外的辞汇!先秦人名为何晦涩?是因为那些都是异族的名字!中国为何有对联?是因为汉语本是两个源头,每个意思都有两个字相对!”
孙一脑海里却浮现出西夏王陵门口的那副四字匾额。按照达海的解释,那四个字右边一列二字从上到下为“白高”,左边一列从上到下为“夏大”;白对夏,高对大,竟然真是一副工整的对联!
达海利用自己的优势,从北方各族语言的角度去解读历史,跳出了中原文人的圈子,令孙一耳目一新。
孙一早忘记给达海撒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